最新公告: 知行合一发布2021年最新课程 【当阿米巴遇见人单合一】实战班课程即将开 ..
“软件不软”,阿米巴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迟迟无法普及和落地的很大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撑。
很多时候尽管已经构建了符合企业实际的阿米巴方案,却受累于大工作量的精细核算,让落地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中途夭折。
S公司(笔者真实服务过的企业)是一家典型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主要从事机加工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17年,出于管理升级需要,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
整个方案设计阶段非常顺利,但在试运行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推行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以下的情况:
▶▶ 1.每天上午10-12点才能出具前一天的核算数据,无法实现次日晨会的分析和改善;
▶▶ 2.阿米巴长在周二才能完成上周的经营分析报告,周三才能召开上周经营发表会,而月度经营发表会甚至要到下月中旬才能召开,会议效果大打折扣;
▶▶ 3.为了使核算数据准确合理,在设计费用/时间分摊时,引入了动态分摊、逐一分摊的规则,使核算复杂度呈几何倍数增长,核算人员苦不堪言;
▶▶ 4.为了实现每日核算,每个阿米巴都配置了专人专机来进行数据统计,每人每天增加额外工时1-2个小时,员工怨声载道,工作积极性急转直下;
▶▶ 5.各部门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取数时间、统计口径不一;
▶▶ 6.手工统计,难免出现纰漏错误,校验过程复杂,数据准确性受到质疑。
上述问题,归纳起来无非两点:一是数据核算量大,二是核算规则复杂。
笔者为很多企业导入过阿米巴,导入过程中都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是由阿米巴核算的性质决定的。
为了掌握每个部门的经营情况,而不是整个公司的笼统账;为了获取“鲜活”的数据,而不是数月前的“死”数据。
阿米巴核算注定是一个“小颗粒、短周期”的精细化核算模式,精细化核算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多“且“复杂”。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为了管理需要进行精细化核算,一方面要忍受由此带来的大工作量。
而在这“两难”之间,信息化无疑是解决的最好“钥匙”,把“多”且“复杂”的运算交给系统,最大限度解放人力、物力。
基于此,2017年10月,S公司依据阿米巴核算规则,引入了信息化系统,情况发生了明显好转:
▶▶ 转变1:信息化系统内置定价模型和分摊规则,把复杂运算交给后台处理,核算表、经营发表报告“一键式”生成,数据统计滞后问题等到完美解决;
▶▶ 转变2: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同时读取,即解决数据准确性问题,又使统计口径保持一致;
▶▶ 转变3:核算人员由原来的十几人减少为两人,大大提高核算效率。
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倒逼阿米巴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有一个案例特别具有代表性,在确认上下游之间的收入节点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推动式”,即把上游工序产出计为上游收入;
一种是“拉动式”,即把下游使用产品计为上游收入。
经过研讨,取数节点最终确定为第二种方式,因为它更符合“拉动式”生产的精益管理理念,直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弹性计划管理,加强上下游工序间的配合与协调,促使整个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如今,S公司信息化系统导入已有一年时间,客户经营管理得到明显改善:
▶▶ 1.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改善之中,收获更多成就感,提高了参与经营的主动性;
▶▶ 2.促进精益管理升级,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动自发的数据分析,让精益思想在公司各个角落开花结果,并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 3.包容更多、更复杂的规则设计,最大化体现阿米巴精神,有助于全体员工经营意识的提高。
由此可见,小颗粒、短周期的精细化核算,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两者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让阿米巴模式的推行事半功倍。
也许,你企业的阿米巴模式与成功的阿米巴实践,就差一个信息化的距离。
张春雷
知行合一咨询 | 咨询顾问
企业管理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统计分析、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结合、管理软件研发等
主要从事企业自主经营模式构建、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有独到研究,擅长JMT信息化系统构建,已帮助多家企业完成JMT信息化系统的导入。
曾为白象集团、翰博集团、冠盛集团、运城制版集团、英诺珐、旺顺阁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提供过专业的咨询与培训服务,具备丰富的行业资讯经验。